首页

SM视频播放

时间:2025-05-26 00:00:07 作者:李强同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会谈 浏览量:43681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本报记者 付毅飞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载峥嵘岁月,神州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变化;75年砥砺奋进,我国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回首75年来的辉煌历程,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新征程的号角已然吹响,新的奋斗篇章正在启幕。即日起,本报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组织多路记者奔赴祖国各地,通过深度调研采访,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行业、各领域涌现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传递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经验,带您一起聆听中国奔向科技强国的铿锵足音,一同感受新时代昂扬奋进的创新脉动。

  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主论坛上,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透露,我国天问三号任务计划在2028年前后实施两次发射任务,将采集火星样品并带回地球。

  这意味着该任务将比原定计划提前2年实施。“我们有望成为第一个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航天已走过68年,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拉开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幕。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航天走出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载人航天、月球及深空探测、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稳步推进,火箭型谱丰富壮大、运载能力不断增强,各类卫星服务千行百业,让航天技术惠及千家万户。

  从“神舟”到“天宫”,圆国人千年飞天梦

  7月3日,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为空间站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了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并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这是该乘组完成的第二次出舱活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于1992年9月21日由中国政府批准实施。

  在所有航天工程中,载人航天的系统最为复杂。立项之初,工程有7大系统,到空间站阶段增加至14大系统、上百个分系统,参与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

  在党中央集中统揽、参研参试单位通力协作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攻克无数难关,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从1999年至2002年,我国先后发射4艘神舟飞船,开展技术验证。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回地面。此举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具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

  此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步一个脚印。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运行76圈,历时4天19小时33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神舟七号乘组成功实施我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通过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我国掌握了自动与手控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通过实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以及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飞船交会对接等任务,我国突破和掌握太空货物运输、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推进剂补加、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基础。

  2021年初,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节奏最快、参与单位最多的科技大会战打响。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相继升空,到4艘载人飞船和4艘货运飞船发射,我国在2年内密集完成12次飞行任务,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目前,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从月球到深空,探索永无止境

  6月25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展示中心大厅,工作人员从探月工程嫦娥六号探测器返回舱里缓缓取出一个金属容器。

  容器里的1935.3克月球土壤,是嫦娥六号探测器经历53天太空旅行,带回的世界首份月背样品。它不仅承载着科学家的希望,也标志着中国航天再次创造世界纪录。

  中国探月工程于2004年正式立项实施,其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从嫦娥一号、二号、三号相继实现中国探月史零的突破,到嫦娥四号完成惊艳世界的月背软着陆先例,再到嫦娥五号、六号分别从月球正面、背面采样返回,20年来,中国航天在月球上留下了耀眼的印记。

  接下来,我国还将实施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嫦娥七号的任务主要是对月球南极部分的资源做勘察,嫦娥八号将对月球资源的原位利用开展技术验证。

  此外,我国已向世界各国发出了共同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倡议和邀请。中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近日透露,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型建设,将在2035年前,形成以月球南极区域为中心,具备百公里范围的科研作业能力,功能和要素基本齐备的月基综合性科研平台;第二阶段是拓展型建设,计划在2050年前建成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以月球南极站为中心,以月球赤道、月球背面为探测节点的月球综合站网,形成长期无人、短期有人、功能完善、持续稳定运行的大型综合科研平台。

  吴伟仁表示,月球是一个起点,国际月球科研站是为以后奔向火星,奔向更远的深空做技术储备和物资、智力上的储备。

  除了月球,我国还在行星探测方面规划了四次任务。据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介绍,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已经于2021年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二号任务准备在2025年前后实施,主要目标是小行星探测,将瞄准一颗近地小行星进行伴飞并取样返回。天问三号将前往火星采样返回。天问四号将开展木星系探测任务,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

  从天边到身边,航天技术让生活更美好

  在重庆近日举行的2024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上,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携手重庆联合发布创新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先行先试行动。今年底前,重庆市将开通大众北斗1米精准定位服务,2025年该服务将面向全国推广。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国在轨卫星数量已经超过900颗。在导航、遥感、通信、气象等领域,各类卫星已经从天边来到我们身边,服务于千行百业,惠及人们日常生活。

  今年7月,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乡团北村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从堵口到排水,在抗洪救灾的各个阶段,卫星遥感图像直观、完整地展现了灾区的全貌,同时提供了受灾区域范围的水流流速、流态、水位等信息,为指挥决策和灾害救助提供了重要支持。

  目前,全球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受制于技术和经济因素,只能覆盖20%的陆地面积。而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目标,就是要满足空、天、地一体全球无缝覆盖,随时随地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继华为手机开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后,不少手机厂商也相继推出支持卫星通话的机型,可为身处灾区或偏远地区的用户提供通信保障。

  除了卫星,各种看似高高在上的航天技术,也早已渗入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泡面里的脱水蔬菜、床垫里的记忆棉、婴儿穿的尿不湿、相变材料制成的保暖服、年轻人脚踩的气垫鞋、量体温用的红外温度计、建筑外墙涂抹的保温层、装在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地铁所用的导电金属轨……类似源于航天的技术数不胜数。这些“顶天立地”的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科技日报)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解放军全新打造一支战略性兵种,意在何指?

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推出,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促进区域一体化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方面的决心和努力。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内地与澳门间人员频繁往来,交流更加深入、合作更加深化。

信访群众反映问题后,市长夜晚赴现场查看

3月10日,第十七届亚洲电影大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现场群星荟萃,亚洲各国电影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各个奖项花落谁家。在当天的红毯上,三位影视演员陈建斌、蒋勤勤和许玮甯分别对记者描述了自己心中的“好演技”。其中蒋勤勤在获得最佳女主角后,更介绍了自己如何能够“演技爆发”。

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

深刻认识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是2018年1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指出,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党中央决定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目的是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前提下,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提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宪法保障。

香港特首率主要官员接种流感疫苗 吁市民早接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重要思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范畴、新话语、新论断,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的研究范式创新。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阐释,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创新的方位、方向、方法,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从学术立场、研究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转化为富有时代内涵和中国特色的研究范式。

中国专家推广分享中国标准 助力非洲血吸虫病防控

“经济社会发展,既需要能够把卫星送上天的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能提高老百姓生活品质的量大面广的技能人才。”合肥铁路工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胡辉平认为,“中职教育通过就业、升学两条腿走路,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